多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多小说 > 欧陆无双马友夫 > 009 不会辩经

009 不会辩经

另一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潮方兴未艾,愈发富裕的贵族与城市资产阶级,开始追求人文主义与思想解放,与钳制精神生活的教会,矛盾重重。

博汶主教还在用老眼光看待问题,迟早要被这个时代摒弃。

面对主教的诘问,马友夫淡定反问:“彼得阁下,能否指出来,我的故事里,具体在哪些地方,存在质疑信仰的问题?”

博汶主教面无表情,心中却对马友夫愈发不屑。

一个才来到欧洲几个月的东方人,居然想和研究神学几十年的教会高层,讨论七圣信仰的问题?

这是自取其辱。

论辩经,博汶主教还没怕过谁。

“在你的故事中,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临死前将主教赶走。他要绕过神职人员,亲自向七圣忏悔!”主教的声音抑扬顿挫,响彻大厅,“这个虚构的情节,不但污蔑了一位已故的伟大国王,更是在质疑对七圣的信仰!信徒临死前向牧师忏悔,赎清罪孽,灵魂升上天堂山,是已经施行了上千年的规定。根据392年签订的《罗马教典》……”

博汶主教正要引经据典,却被马友夫打断:“谁的规定?是教会的,还是七圣的?”

前世贞德被英国人抓到鲁昂,经历漫长审问的时候,被这位博汶主教抓住两个漏洞,最终被认定为“受到魔鬼蛊惑的女巫”,然后被判火刑。

其一,贞德在战场上穿男装。而异装行为在《旧约》中是“被神憎恶的”。

其二,贞德在描述自己听到圣启的时候,声称看到了圣玛格丽特与圣凯瑟琳,以及天使,并详细描述了她们的外貌。但根据当时的神学理论,天使与圣者下凡时,是不显示形体的。所以博汶主教借此认定,贞德听到的不是主的声音,而是魔鬼的低语。

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所以,马友夫才不会和博汶主教辩经,纠缠那些神学理论与教会规定。他直指这个世界七圣教会的最大软肋:在神祗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教会凭什么宣称自己完全代表神祗的意志?不怕神祗亲自降下与某个教会规定相悖的神谕,被打脸吗?

当马友夫发出反问的时候,博汶主教便收起了轻视之心。

信徒临死时向牧师忏悔,牧师代表七圣原谅忏悔者的罪,并施展神术,缓解信徒饱受伤病痛苦折磨的身体,让其能够安详离世。

家属得到了心灵上的宽慰,同时继承死者遗产的合法性,也得到教会背书。

而教会不但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赎罪金”,还能通过这种方法,插手俗世生活,扩大影响力。

于是,双方都能获利的临终忏悔仪式,迅速风靡,并且记载在《罗马教典》中。后来就算经历了帝国崩塌的黑暗时代,这种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七圣教会所宣扬的教义,是神性的。但是他们维持统治地位的,却是俗世的金钱、权势、还有超凡力量等手段。

这种自相矛盾之处,是致命的弱点。

博汶主教深思熟虑后,才开口道:“‘临终忏悔’已经施行了千年,这是彰显我主仁爱与慈悲的伟大仪式,七圣既然从未提出过反对,那么就是同意教会的做法。而你,东方人,质疑这个仪式,就是在质疑七圣!”

“没有反对就是同意?”马友夫笑了,像是在感谢对方提供给自己最好的弹药。

“那么,让娜·达克小姐声称自己得到圣启,要按照七圣的指示,击败英国人,结束战争。这件事又该如何解释呢?七圣并没有降下神谕反对她。查理七世的宫廷牧师也认可了她的身份。但是为什么效忠英国的神职者——其中以彼得阁下你为首,要反对这件事情,甚至公开指责让娜·达克小姐受到了魔鬼蛊惑呢?”

贞德得到圣启,从一名村姑摇身一变,成为拥有超凡力量的强大圣武士,这是不容辩驳的事实。在她前往希农,与法王初见以后,牧师与法师们为了分辨圣女的真伪,使用了诸多侦测法术。

结果让人有点困惑。

贞德的力量的确是守序而光明的,她不可能是受到魔鬼蛊惑的女巫。但是却没有人能分辨出,贞德的力量到底与七圣中的哪一位神祗有关。

而博汶主教等人就抓住了这个漏洞,大肆抨击法王的牧师们愚蠢无能,被魔鬼的力量迷惑,无法识破女巫的真实身份。

如果博汶主教在华夏生活过,此时肯定会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来形容自己的言论。

他努力控制着情绪,没有懊悔与愤怒,而是绞尽脑汁,想要破解马友夫的质疑。

既然马友夫会转移话题,不进行正面交锋,那博汶主教也可以。

他义正言辞的说道:“你说让娜·达克是圣女,那敢问阁下,为什么一位自称受到七圣启迪的圣女,会在祝福节那天攻击巴黎?这是符合神旨的善行吗?这是暴行!为什么饱受战乱折磨的巴黎人民,连在最重要的节日里,也无法获得和平?”

“问得好!”

“回答我,东方人,为什么你们所谓的圣女,要将战争强

加给可怜的巴黎人民?”

“圣女个屁,不过是个阿马尼亚克派的傀儡妓女罢了!”

…………

博汶主教的话立即得到亲英派贵族们的响应。

面对如巨浪般涌来的嘲讽与怒骂,马友夫不为所动,只是淡然说道:“主教阁下,你要和我谈论战争与和平?善行与暴行?那么请解释一下英格兰在法国已经实施上百年的‘骑行劫掠’战术。”

“骑行劫掠”这四个字一出,就如同泰山压顶一样,镇压了所有的声音。

发起百年战争的英王爱德华三世,深知法国国力要远远强于英国,所以为了打击敌人士气,摧毁反抗意志、削弱战争潜力,他采取了骑行劫掠这一战术:派遣大量骑兵沿路扫荡,不分男女老幼,看到人就杀光,看到财物就抢光,看到村庄就烧光。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难怪后世明治维新的东瀛会拜大不列颠为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

即便以中世纪的道德标准来看,这也是可怕的战争暴行。贵族们为了财富和权利、为了赢得战争,的确会做出许多血腥的杀戮行为。

但事后,他们也会惶恐、也会内疚,也会寻求宽恕,用购买赎罪卷等方式求得心安。

像后世某个胖子国务卿那样,大言不惭说出“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并以作恶为荣的无耻之人,终究是少数。

以骑士精神为荣耀,道德水平相对较高的勃艮第贵族们,在马友夫的质问前哑口无言。

马友夫乘胜追击:“那些杰出的英格兰统治者,从爱德华三世到黑太子,再到亨利五世,他们哪一个没在法国下达过屠城令?从卡昂到利摩日,每一次破城后,都有数千平民——不分男女老幼,倒在英格兰人的屠刀下。”

“对了,尤其是你们伟大的亨利五世国王。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他只是因为担心战局有变,就下令杀死所有战俘。仅仅在一座谷仓里,就有两百多名贵族被活活烧死。甚至在死后,战俘们还要被残忍的开膛破肚,以避免有漏网之鱼。”

冷汗,从博汶主教的额头上渗出来。

他无法反驳,因为马友夫说的都是事实。作为神职人员,主教也不可能为这些恶行辩护,否则,他将失去自己的立身根本。

博汶主教此时心中只有一个问题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在欧洲仅仅生活了几个月的塞里斯人,对这段战争历史如此熟悉?那些有关战争的见闻与记录,还没有系统的写成史书,对方是从哪个途径知道这些信息?

难道是勃艮第人?那位公爵大人,早就想要抛弃与英格兰的盟约,与查理七世和解了?

想到此处,博汶主教的心跳猛然加速。

将对手从道德制高点一脚踹下来后,马友夫继续发挥口才。

“为什么让娜·达克小姐被称为圣女,得到无数人的拥戴?因为她的目标是崇高的,符合七圣教诲。她不想杀光英国人或者勃艮第人,也不在乎贵族间的利益纠纷。她只想结束这场漫长的,带来无尽痛苦与死亡的战争,让和平重归大地。”

参与到英法百年战争的,有四大群体:法兰西贵族、英格兰贵族、法兰西平民、英格兰平民。

其中,法兰西贵族和英格兰贵族,只是将这场战争当做是争夺国王头衔,获取荣誉和财富的手段。

而英格兰平民,也将参军当成是赚取金钱,实现阶级跃升的途径。一个英格兰农奴去了一趟诺曼底,抓了个法国贵族,得到大笔赎金,回来时摇身一变,成为体面的乡绅,就是这个时代的“英国梦”。

英格兰人去法国打仗,就和他们的后代去印度、去美洲、去非洲一样,是冒险,也是机遇。

以上三方,在战争中有时候是加害者,有时候是受害者。但唯有法兰西平民,是最纯粹的受害者。

他们要面对英格兰人的骑行劫掠,也要面对匪兵们的抢劫与屠杀。好不容易苟延残喘活下来,法兰西的骑士老爷又带着部队回来了——可惜,他们不是解救苦难的子弟兵,只会将平民们再压榨一遍。

所以,立场站在法兰西平民一边的贞德,才如此可贵,短短一年时间,便声名远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