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多小说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八十一章,四部一会建筑群

第八十一章,四部一会建筑群

“五月份计委要搬办公楼,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部分停摆。现在是三月下旬,今天召集各位开会就是要抓紧时间,把一些大件的工作安排下去,不要让办公楼搬迁影响各地和各部门的生产。”

国家计委主任(从主席改主任了)邓子飞主持会议。

计委首先讨论的是小钢厂开工的问题。

去年北戴河会议,决定全国第一期开工15个小型钢铁厂,1955年开工30个。

到1954年12月31日有15个小型钢铁厂开工,到1955年3月1日,两个月内又开工了9个。

小型钢铁厂开工最多的是河北。这里离钢铁厂主要使用的机械产地不远,河北煤炭和铁矿都有,而且华北平原交通比较方便,现在一共有9个小型钢铁厂在开工,其中3个已经投入运营(含廊坊的样板厂)。

除了8座小型钢铁厂,华北地区还有3个矿山建立了选矿烧结厂,均与铁路相连,是小钢铁厂铁矿的主供应站。

目前开工的24个小钢铁厂,有9个在华北、2个在山西、1个在陕西、长江流域8个、2个在东北、1个在广东、1个在内蒙。

从华北的小型钢铁厂投入运营的速度看,这种企业的建设周期还是蛮短的,最快可以在7~8个月内完成建设。

小钢厂之后是大钢厂。

两年建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2年重点工程是武钢,1954年包钢开工,现在该拟定包钢建成后的运营计划了。

首先是原编制的9万职工的计划,唐华一刀下去还剩75000人。

总会计师:“武钢现在已经开始部分运转,事实证明现在武钢6万5千人的编制工人和合同工总数是完全能满足生产和发展需求的,原先制定的10万人规模过于悲观了。”

总会计师用的是“悲观”两个字。

“现在地方上很多干部和领导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会有一种手足无措的心态。以前从来没有办过钢铁厂,还是百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这要是没建起来,或者建起来了运转不起来,辜负了中央的重托,他害怕。一害怕就想用增加人的办法,保证这事不出岔子。”

“其实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不就是一座钢铁厂吗?以前主席说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搞工业建设其实也就是这样,在建设过程中要把控全程,但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就是在这里建个工厂。以后这样的工厂,在你们省甚至你们市都要有很多个。”

包钢75000人,是考虑到现在可能有3个铁矿来供应包钢的资源需求,包钢的产能也比武钢(一期)更大。

此外这75000人还预留了在未来几年开始稀土金属开采和冶炼的人才余地。

其实编制人数莫名其妙地超出预期,除了领导干部的害怕,有时候也会有各级干部安插的关系户。但是在50年代中期这种现象还不算普遍,如果有了这种现象也会被摁住。

……

“1954年包钢,1956年的大型钢铁企业就轮到马鞍山了。”邓子飞说。

按说现在马鞍山是有一家钢铁厂,但1956年放在马鞍山的钢铁重点工程不能算是扩建了。马鞍山现在的钢铁厂大部分设施继承自民国,建国后工人修复了原先的设备,还自制了一些设备让高炉恢复生产,但钢铁年产量不到10万吨,新厂建成后年产量会达到120万吨。

刘岚涛笑道:“计委总算是开始把国家重点工程放在安徽了。”

……

……安徽也不是那么差吧,至少比江西强。看看现在的环江西自由贸易区、环江西经济带。

唐华:“马鞍山本地有铁矿资源,也有一些煤田,将来钢铁厂用煤量多了,也可以走长江进行煤炭运输。总的来说,适合建设大型钢铁企业,为南京和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供应钢铁和钢铁制品。”

总会计师:“是的,上钢虽然现在也在扩产扩建,但上海周边的发展速度太快,区域范围内钢铁短缺的现象已经有些苗头了。”

说到安徽,如果说蚌埠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那么说马鞍山是炼钢炼出来的城市。

马鞍山相比攀枝花、鞍山、包头等地相比,存在感并不高,甚至很多人把它和鞍山混淆。因为两个“鞍山”都是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

沿江是马鞍山最大的优势。地处皖东长江南岸,平原辽阔,顺长江而下到南京不过六七十公里,陆路去往合肥也仅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马鞍山铁矿资源丰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还算发达的时候,这里铁矿石年产量曾达到80万吨(大约等于30万吨铁),民国时的马鞍山钢铁公司建国后修复,1953年初流出了第一炉铁水,但由于此时的马鞍山钢铁公司格局不大,往后的扩建就没那么容易了。

1953年,马鞍山还是一个镇,今年要打算设立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是个县级机构。

估计等马鞍山一期全部建成后,马鞍山就该如历史上那样设市了。

“按照重工业部钢铁局、重型机器局的发展计划,马鞍山钢铁公司新厂正式建设时,我国可以生产相当一部分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了。”

唐华说了说现在钢铁厂的国产化率,预计在1958年,也就是马鞍山新厂搞完基建开始往厂房里装设备的时候,国内已可达到60~70的设备国产化率,而现在只有35%,还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

总会计师:“这60~70%是说零件总数还是总价数?”

唐华:“总投资里面,国产设备的占比,钱数。算设备总数,大概是37套关键装备中的24套可以国产。”

李复春:“嗯?一个大型钢铁厂,我记得关键设备一共是33套。”

唐华:“按我们的规划,现在是37套了。马鞍山新厂将会是中国第一个设计时就以氧气顶吹转炉为主要炼钢方式的钢铁厂。转炉替代了大平炉,但需要增添大型制氧机、高温氧枪、倾动系统、悬挂式减速系统。所以关键设备从33套增加到了37套。”

黄克诚:“苏联的钢铁企业现在还都是平炉炼钢吧。”

唐华:“是。苏联也在研究氧气顶吹转炉,但奥地利的奥钢联公司在1952年已经研制成功,我们钢铁局的技术专家叶渚沛在去年也突破了这项技术,在石景山钢铁厂和上钢一厂各改造了一套氧气顶吹转炉。石景山钢铁厂的氧气顶吹转炉效果非常好,上钢一厂下个月就改造完毕了,比石景山钢铁厂的那个大。如果上钢一厂的技术改造也成功,基本上就可以证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

……

1953年全国钢铁产量197万吨,1954年是255万吨,增长29.4%。

这是常规操作……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钢铁产量是翻了三倍多,发力加速的时候还没到呢。

按现在的操作来估计,1955年钢铁产量突破300万吨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是高峰期。1956年,东北的扩建加上武钢55年底投产,钢铁产量会直接起飞。

1957年中国钢铁年产量应该不是535万吨,而是会达到600~700万吨。

……

月坛西区。

三里河原是玉渊潭到辽代南京城护城河的一条引水渠,因长三里而得名。

国家计委办公建筑群,也叫“四部一会建筑群”,就建在三里河这里。

确切地说,这里的国家计委办公建筑群,在图纸上,是所谓的“三里河行政中心”的一部分。

四部一会就是重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能源部、财政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

“四部一会”主楼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楼,楼中部9层,其余部分6层,地下2层。配楼地上5层,四角部分7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

“三里河行政中心”的设计计由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四部一会办公楼只是其中的一角,占地面积是整个行政中心的四分之一,建筑面积是行政中兴规划的九分之一。

“邓主任,三里河行政中心工程,确定是暂停了吗?”唐华问邓子飞。

邓子飞:“是的,工程太浩大,成本有点承受不起。而且,行政单位太集中,国防安全方面不太好搞。”

怕的就是一颗核弹过来国家部门全部gg。

分散开来,至少可以骗美国六七枚核弹。

三里河行政中心的蓝图上,正中央一栋斯大林风格的高层大厦,作为国家计委办公楼。正方形区域由十字路划成四个块,每个块区域一片建筑群,用于各种正部级单位办公。

由于过程过于浩大,中央果断停止了这种奇观误国的行动,行政中心的建设暂停。

行政中心的主楼不建了,国家计委暂时在已建成的半个角的“分区主楼”安家。

除了国家计委,这片办公楼还能安插四个最重要的部,重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能源部、财政部也就跟着搬到了这里。

(幸好现在机械工业部不分家,否则此时入驻大楼的就是一机部和二机部,能源部就没机会进来了)

唐华:“还好不建了。现在建成的这几栋楼,主楼尤其丑。”

邓子飞、李复春、总会计师:……

李复春:“有新的楼房住就不错了,还挑什么。”

……

这个时空的国家计委大楼和历史上一样被剃头了。

本来的设计就挺辣眼睛的,苏式厚重的建筑加上城楼一样的顶盖。建到一半,发现顶盖非常费钢材,出于节俭的目的,砍掉了顶盖。

于是国家计委大楼正面就像是一个土炮楼,“计划经济的堡垒”之名由此得来。

更辣眼睛的是,当中央批评城楼式顶盖浪费时,只有主楼的顶盖没装上去,配楼的顶盖已经完工了。已经建好的顶盖总不能拆下来吧,拆除过程还要另外花钱。所以四部一会建筑群,配楼都有顶盖,就国家计委的主楼头顶是平的。

但是,这片外观辣眼睛的

建筑群,内部装有当前地球上技术领先的网络化办公计算机系统……

唐华和邓主任一行人走进基本完工、正在做最后清理清扫的国家计委大楼。

“全楼上下到处是计算机,办公建筑群的耗电会比平常的大楼高很多,北京市的用电压力又增加了。”安子文说。

唐华:“我们搬过来的同时,老计委办公的那一片平房小楼也停用了。等于是用电从北京东北角移到了西边。而且我们老楼用的很多是晶体管计算机,现在配用的计算机系统耗电低得多。所以,总量上差别不大。”

总会计师:“有了这些计算机,国家计委的编制被削掉了快三百人呢。”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议的中国国家计委编制是1750人,这边去年到今年,逐项核实之后,决定编制定在1460人。

人数在裁减的同时,国家计委的工作指导能力增强了。

虽说邓主任和李副主任仍然表示苏联计委那一套学不来,但现在的统计局和国家计委可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做更细致的调查和指挥(和历史上相比)。

苏联那样,3000种主要商品和6万种次要商品一起管理的疯狂劲儿不至于,但现在国家统计局确实能够将全国工业80%的产能数据控制在手中并进行实时数据刷新。

剩下的那20%是微小企业和个体户作坊。

这一点,兼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薛木桥委员是最有感受的。

“薛局长,你们统计局虽然人少,但给你们配的存储服务器群,可是和国家计委数据存储中心一样大的,”唐华对薛木桥说,“现在一台存储服务器可比一台计算机贵多了。”

薛木桥:“我知道。……存储服务器是在哪?地下二层吗?我们能不能下去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