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多小说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两封信(其二)——文明的远征

两封信(其二)——文明的远征

一秒记住.↘多^小^说.首^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www.duoxiaoshuo.com

贤妹惠鉴:兹启者

长安別,暌违日久。愚兄身置荒服,奔命化外。虽有公牍往来,惜乎私笺难通。幸得良机,谨修书以报。时惟仲夏,万物勃发。走兽萃而草木葳蕤,炎阳炙而营燕翻飞。此地景致,略类故士.然翘首东顾,终不得见长安矣。

愚兄庶务琐杂,然则闲暇之余,兴随境起,非人所能自止。景明气清之时 ,常思扬威于疆外;静夜寒灯之下,亦或睹物而思怀。前日偶见道旁芳菲零落. 遥念故园棠棣,花已谢尽否?诗经多有别离之语,嗟叹不足,至于泣涕。余尝气盛自矜.笑其优愁过甚。自遭贬谪,始感其意。昔时形影不离,难识参商之虞 ;今日天子方,乃知杨柳之怨。 《毛诗》云: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信如是也。然余既奉诏命,行于异国。所惧者,唯使命不效,损天下威仪,不敢为私情所误也。况总角之交,不图瑶居之报;昆仲之谊,何需执手偕B. 大丈夫志在四海, 余虽驾钝, 亦有列爵封候之心。孔子日:“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此余之时也,不可不尽力为之。

时仓促.笔墨不足以尽言。万里之外,唯祈平安。伏惟珍重。顺颂,

祺。兄钱程手书。我还是不太习惯这么写.若有词不达意之处.还望谅解。

另外我觉得不需要写标点因为句读这东西是基本功我写的也并不深奥只要是学过经义的人肯定都能看懂你看这段我不写不也一样么不过这些也不是大问题。我想说的,是关于你之前叮嘱我的,在这里观察到的结果。这片大陆很宽广。只考虑目前我所能确定的地方,就比中原大出不少。这里也有很多值得引进的东西。

首先是各种生物。我发现这里的异兽很多,有些早已在中土绝迹,有些则干脆从未被记录过。我想,这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我们一定要普加利用。其次是各类矿藏。我们使团中,有人专门负责探直铁矿的情况,这里的优良矿石十分丰高。实际上,他向我报告说 .这里的工匠冶铁的手艺,在他看来简直暴殄天物。我已经把这个消息报告上去,希望你也能多加注意。此外,金银的矿脉也不在少数。这里的人用金银当做货币,其是白银,和中土相比便宜了很多。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货物并不充足。

这里的大贵族们同样可以用上不少堪称奢华的工艺品,但总体来说,他们制作器物的水平比我们低了大截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我相只要我们的货物能够源源不断运到这里,一定能销售的很顺利。 按我的考察,他们本地的同类产业,并没有能力与我们一较高下。是相当可观的一 笔收入。到时候.国库可以充实.民众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人还可以借此获得高裕起来的机会。无论对国对民.这都是件好

我已经找到了一条较为可靠的商路 ,也和当地商人进行过接洽。我物色了一位可靠的中间商。 我专留意过,对方对我的感觉似乎也挺不这里虽然有些远,但也不是遥不可及。从都护户府辖地, 可以沿若河流出发。大风暴留下的巨大湖泊和汇入其中的内河,也是很好的通行路。再往后,只要在平原上行进,就能到达目的地了。

现在那条河通航情况不太好,我们乘坐的内湖小船都差点搁浅。不过如果进行疏通,再开辟正式道路,运输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大改善。

商路的问题,我不会藏私。因为如果要长久进行下去,它一定会遭遇各种敌人:邪恶的盗匪,贪婪的当地领主(这二者经常是一回事)心怀不满的当地商.... 当然, 这也是正常的。不如说,能获取的利润越大,麻烦自然也会越多。因此,我希望你能帮助劝说陛下重视此事。只要朝廷投入力量,这些麻烦,也不再会是麻烦了。

何况.那里还有大片土地。

使团中也有务农的好手。他和当地人交流后.认为这里的气候般,不过有些地方的土壤还算肥沃。然而当地人的耕种技术实在不敢恭维他甚至向我说了好几次,认为这些家伙是在糟蹋庄稼。

这里未开垦的地方实在太多,当地人对水利也基本一窍不通。 当然,那些领主们就算有这个心,恐怕也没这个能力。

这还只是大陆边缘的一部分。 那些被土人称为高饶的地方,我还并没有去过。

现在中原的土地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而这里恰好能提供大量田野。我想,如果能按照我们在西域的经验经营这里,也不会有什么困难

这片大陆很大。它提供了太多机会:对希望获得财高的朝廷和民众,对希望获得军功的军吏土卒,对希望获得耕地的农夫.

上天将一个这么好的礼物摆在面前,如果不主动去取.就-定会遭遇祸患的。

我记得你之前向我提起过,说希望努力让中原进入-个崭新的时代,解决现在的诸多问题。代价是.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花费巨额的开肖,并且对社会造成很大压力。我不太清楚具体该如何做,不过我认为,这块新土地给了我们更多保障。

毕竟,它能缓解国内的压力.产生-一个足够长的安稳期,同时也带来大量资源和巨大的市场。

至于其他言分,我觉得当地人也有一些有用的知识。 我现在从一名法师处缴获了很多资料,最近看了不少。 有些内容确实值得参考。不过社会整体上来说,就没有太多能借鉴之处了。我记得你曾经向我提过,说这里的人今后会迅速发展,甚至远远超过中原。 对此,我实在觉得匪夷所思。来这里实际了解之后,就更加疑比如你说的那个使用机器从而兴盛的国家,我也打听过,应该就是指最西方岛上的阿尔比昂。说实话,我认为更可能是穿越者的记忆出了阿尔比昂岛在这里都称得上是最穷的地方之一-,那里贫瘠的让人绝望,以至于从国君到农都在不断努力,试图在大陆上打下一片安身之你说的那种机器我也听说过,都户府现在正用那家伙穷城墙。虽然它确实很好用 ,不过我要提醒你一个事实。

那个机器,还有所有和它相同类别的改进产物,都是不能产生粮食的。即使我这样的外行也清楚,为了提升产量,我们需要更好的天气。更合理的灌溉, 更肥沃的土壤或者更多的肥料、还有更优良的种子这些都是那个机器做不到的。

实际上, 如果大规模用它来做工谋利,反而会让更多的人脱离田地, 去为它采取燃料制造部件、提供维护。采购粮食也要花钱不说,历史早就明确告诉我们,依靠外来粮食根本不安全。这大陆现在比春秋时还乱,但只要出现一个齐桓、晋文样的盟主, 阻断它的商路, 阿尔比昂很快就得完蛋。而这种可能性并不小。

而如果本就匮乏的粮食再减少,供应又不稳定

那里的执政者,难道真的以为,失去土地的农夫和快要饿死的民众,不会造反么?这肯定有问题。这种情况下阿尔比昂还能兴起.只怕是真有神着顾他了。

也不知道他们国君平时都去哪座教堂。有空我也得去拜拜,看能不能保佑我多赚一笔。

一般人既付不起建立整 个产业的开销,也无力承担研究改良的投入和风险。但朝廷现在虽然开销很大,这些钱粮还是掏得起的。都护户府现在用这东西方城墙,比好几组、数十名J壮轮班还快。这铁疙癌不用管饭,不会发丰骚、偷懒、想老婆,也不需要休息。 我们这很缺人,给它运燃料和加水.比征发役夫干活省事多了。因为这不是另起产业以谋利.而是不可避免的投入一原本也是需要征发大量役夫的。

单单减少谣役带来的好处,就足够让它受到欢迎了。

总而言之,我不能确定穿越者提供的信息究竟是不是靠谱。而就算这里的人真的发达了,我也不觉得和他们的社会体系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你应该听说过关于海外“天竺”大陆的传言吧?中原的书籍里有一些对那里的记录。 西大陆的资料中也能找到一些。我看到过一则年代未知的传说 .讲述很久以前,一位叫 “伟大的阿禄I”" 的君王渡海征伐天竺的故事。

阿禄山大王对天竺的他们同样有众多世袭贵族,非常重视血统传承和贵贱之分。

他们同样有大量分裂的邦国,并没有一 个统的天子。

他们同样出了许多学者,在各国间自由往来。学者们也同样并不在乎知识的实用性。

最后,他们的宗教氛围也同样浓厚。然而我还从未听说过天竺人建立的霸业。

更何况这东西根本没法学。难道要请回诸侯世卿、把天下折腾得四分五裂、养群自说自话没什么用处的学者、再找个祭司庙祝当头领?

这不是搞笑么。以往讨论礼时,你对我说,周礼的时代距离现在已经隔了几百年。世殊时异,按照那些旧制,是没用的。而西大陆常年远离中土,人文风士皆大不相同。他们的那套东西,对我们又真的有用么?

要知道, 我们所参加的,是场文明的远征。

在途中.会有人领先, 会有人落后。因为种种原因,原先的优势变为劣势, 劣势转为优势, 同样是可能发生的。

《易》之《乾》日:亢龙有悔。《象》 8 :盈不可久也一这种转化 ,也是正常的。

-时胜负确实重要,但关键是 ,要把行程持续下去。

而这需要长远的打算。我不清楚西大陆是否真的可以崛起,又是否能直领跑。

其实,我也不怎么关心。我们大部分的“老朋友”, 早就已经永远退出这场追逐了。 谁知他们哪天会不会也成为其中一员。

这种事,见过的实在太多了。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因为无论想如何改变,首先需要的都是积累。易经专论变化,而这其实是两个阶段。阴阳演化时,最初徐徐渐进,并不显著,到了一 定程度, 就会彻底变易。 这就是变与化的差别。荀子也说,路上的普通百姓, 积累善行而达到了尽善尽美.就可以叫做圣人。

对天下而言,其实也是样。我对前途很有信心。

吾辈以孔子为先师,-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首先兴学授徒。当年进学时,我遍览先贤事迹,常常思索,为何上古开始,便有圣贤,却一定要等到孔子,才开始广办教育呢?

社说,是因为上古民风淳厚,不教而化。我私下里却一直以为, 这只是学者道家那套说辞,乱吹牛而已。尧舜之时,天下有尧舜,不是孟子说,舜是人,我也是人。本质上,各个时代的人并没有太大差别。想成为贤人君子.都要依靠学习。后来,我渐想通了。

《越绝书》说,远古神农氏、赫胥氏的时候,人们用石头作为兵器;黄帝的时候,人们用玉作为兵器;大禹的时代,人们使用铜;而春秋文器也是一样。最早的时候,人们在金石卜骨上刻字;后来,开始在简牍缣帛上书写;而今,主要的方式已经是纸张了。那时连书籍都叶分珍惜、匮乏, 而受教者绝大部分都只是常人。即使有圣贤意图兴力教育,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等到那些器具完备,就是圣人出而文教大兴了。我算不上圣贤,恐怕也无法开辟全新的局面。不过,为后人多创造一些条件,还是可以做到的。正如刚才所说,这是文明的远征。

划们的每步都是行程的一 部分,都在为后面的步伐提供基石。数不清的岁月里,中原人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未来也会一代代这样延续 下去。我希望能尽力将它做好.对先祖负责,也对后世负责。如此.也算问心无愧了。6 S1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再次祝你平安。

(耐信完)

支持.\^多*小*说*\^.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